当前位置:首页 > 总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慈济天下为己任———访“中国首善”陈光标

发布时间:2011-02-25 09:00 浏览次数:166

    四川的父老乡亲不会忘记,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两个小时,江苏一名企业家亲率60辆工程车和120多人的救灾队伍星夜兼程,几乎与军队同时抵达了灾区,成为自发抗灾抵达地震灾区的首支民间队伍,冒险救起128人,同时捐出785万元现金、2300顶帐篷、2.3万台收音机、1000台电视机、1500台电风扇……由此,他获得“中国首善”之称。他的义举也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赞赏。
    他就是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
    2月18日,出任重庆市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慈善大使的陈光标,在重庆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慈爱有源
    陈光标出生于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乡,那是一个以贫困闻名的地方。靠种地为生的父母生养了5个孩子。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陈光标清楚地记得,即使生活非常窘迫,父母却始终不忘积德行善,接济他人。每当有要饭的在午饭时间路过家门口,父母就会叫他们到家里同桌吃饭;母亲还经常把哭着要吃奶的弟弟放在床上,而怀抱别人家的孩子喂奶。那时,只有8岁的陈光标不解地问母亲:“为什么不给弟弟吃奶?”“你小时候也是这样的,我奶水还可以,别人家一点都没有,小孩子要饿死的。”母亲朴素的话和一点一滴的身体力行,在陈光标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慈爱行善的种子。
    少年商才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小学三年级暑假,刚刚9岁的陈光标就挑水去集镇卖,一分钱随便喝,一个暑假卖了4块多钱;13岁暑假的时候,陈光标每天骑着自行车跑十几里路去卖冰棒。后来,陈光标开始骑自行车、用拖拉机贩粮;17岁那年暑假结束的时候,陈光标挣了两万元,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陈光标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逐渐显现了经商的才干。
    陈光标经商,经历过苦难,也遭遇过陷阱,甚至被骗得身无分文,但他从未气馁。在南京,为了推销根据他的创意请人设计改造的耳穴疾病探测仪(后来获得国家专利),他花15元钱买了一床被子,一张席子,露宿在南京街头。白天在路上用仪器为患者检测身体,晚上就睡在新街口的邮电局走廊上。清晨起来,花两角钱到公共厕所里用自来水洗脸、刷牙。2个月后,陈光标以此挣到一万多元。这年他终于办起了自己的公司,并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值得一提的是,在从商磨练的同时,陈光标并没有荒废他的学业,他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自学习惯。1985年,陈光标考入南京中医学院,4年后取得医学学士学位。
    两亿扶老
    陈光标告诉记者,他的慈善捐赠之路,始于1996年创业之初。那年他从不到20万的收入中,拿出3万元资助一个安徽的白血病患者。
    据不完全统计,陈光标迄今已捐赠款物14亿元,惠及70多万人。仅去年,就为慈善和公益捐款超过3亿元。
    扶助老年人是陈光标格外关注的一项善举。自2004年在他的家乡泗洪县捐赠2600万元修建老年活动中心至今,已在全国捐资修建老年活动中心73个。2009年和2010年他捐赠上千万元对江苏的空巢老人进行爱心扶助;同时在西部地区捐建有近30个老年活动中心,仅川渝两地就捐建有老年活动中心5个,其中包括四川巴中老红军活动中心。陈光标说,他花在老年人身上的钱达2亿元左右。
    高调行善
    与传统的“做好事不留名”不同,陈光标每次捐赠都是高调的,要么敲锣打鼓,要么请媒体报道,对此人们贬褒不一。
    陈光标说,“做了好事就是要讲出来。”他认为帮助一个人,只做了一件好事,如果跟10个人说了,就等于做了10件好事。跟100个人说了,就做了100件好事……“我不认为自己是在作秀,要说作秀,我也是在用真金白银作秀。”中国的慈善业需要这样的高调。正如《公益时报》社长刘京撰文所说:经历了2008年中国慈善业的井喷,在人们担心2009年进入低谷的时候,又是陈光标站了出来,这位企业家掀起的慈善高潮给处于低谷的中国慈善业注入了强心剂。《2009中国慈善捐款发展蓝皮书》披露:“2009年全国接收的常规捐赠约为321亿元,同2008年相比仍有3.5%的增长率。”陈光标说:“这一年由我组织的企业家和爱心捐赠人士超过1000人,直接捐款上百亿。”
    此次的重庆之行,来自重庆市内外的企业家,被陈光标的善举所打动,纷纷跟进,为帮助老年人慷慨捐献逾千万。
    善道传家
    一个10年间向社会捐出自己企业50%利润达14亿多元的富豪,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又如何呢?儒雅又憨厚的陈光标如实向记者作答。他说:“我的弟弟在外当保安,妹妹在一家饭店洗碗,每月都1000多元的收入。我分别给他们买了房子,他们孩子的教育费由我承担。他们小学都没毕业,他们的能力只适合做眼下的工作,我为他们的自食其力感到高兴。”说到他和妻儿的生活,他说:“我们家吃饭以素食为主,一是节约,二是健康。住房是160平方米的普通房。平时我上下班骑自行车,下雨才开不到5万元买的‘小贵族’汽车,也是为了低碳环保和健康。我爱人的衣服没一件超过2000元的,我穿的衣服也是国产的鄂尔多斯牌,但我的每件衣服里面都贴有‘我行善我快乐’的字样。”说着拉开西服给我们看(如图)。
    他还说:“从我的孩子3岁时,每次搞慈善捐赠,都带上他,希望给他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知道钱分给谁,用在哪里,让他对慈善有直观的概念。他现在心态很阳光,也很孝敬老人,学习成绩相当好,钢琴弹得也不错,曾经和郎朗同台演出过。”
    无怨无悔
    陈光标的公司是专门从事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他说:“一个100万元的拆除工程,如果我只是扒出钢筋卖掉,建筑垃圾就地掩埋(很多公司都是这样做的)会有20万的利润,但我要将垃圾二次处理作修路的路基原料,利润不到10万元。因为这样才环保,才不为子孙后代留隐患。”朴素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有良心的企业家的情怀。
    说到他的公司业务,陈光标一改满脸的豪气,眉头紧锁起来。他坦承,近年来由于他70%的精力都放在社会公益上,赚的钱大部分都捐了,从不用来公关打点,90%的业务都是人家转手的生意,这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困难。但他对此声称“无怨无悔”。
    他说:“今后还是要在公司经营上多花点力气。如果我把公司做垮了,对中国的慈善业影响就太大了。人家会说,陈光标是因为做慈善才把生意做垮的,谁还敢来做慈善?我开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做慈善。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我的目标是世界首善。”
    原文摘自《晚霞报》●记者 任纯荣 唐雪元

 

版权所有: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  备案号:蜀ICP备2024057364号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