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与四川甘孜一衣带水,四川人民与青海人民血肉相连。
“4.14”玉树大地震,不仅给青海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给经受了“5.12”汶川大地震的四川人民,再次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甘孜州石渠县是四川距离青海最近的一个少数民族县,地震波及甘孜州石渠县大部分地区。截止17日17时30分,甘孜州石渠、德格、白玉、甘孜4县因地震灾害共造成受灾人数41909人,紧急转移2.5万余人,在玉树县探亲、就医、务工等群众死亡130人、失踪40人、受伤241人;因灾倒塌民房673户,损坏民房4754户。石渠县儿童福利院严重受损、县中心敬老院地基下沉,该县5所乡镇敬老院损坏严重。
灾情,就是命令。救援玉树,是四川民政的第一使命。救援甘孜,是四川民政的第一责任。
灾情发生后,四川省民政厅紧急做出部署,兵分两路,一路开展玉树救援,一路开展甘孜救援,外援内救同时展开,这在四川救灾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四川民政人肩负起了前所未有的“双重”救灾任务,统筹同步的“两不误”救灾集结号,把四川民政人再一次推向了抗震救灾的最前沿。
外援:15小时驰援玉树
14日7时49分,玉树地震发生。
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三郎木滚凭着多年的救灾经验判断,玉树地震,肯定会波及四川甘孜。早上8:00分,他提前赶到办公室,及时拨通了甘孜州民政局电话,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当地是否有灾情发生,随后,又紧急召集救灾处工作人员,部署查灾任务,要求务必在2个小时内摸清甘孜州与玉树毗邻乡镇的情况。
上午10点,从甘孜州传回消息,甘孜州石渠、德格、白玉等地有民房倒塌。获知这一消息后,四川省民政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四川省民政厅厅长黄明全庚即作出部署,要求省民政厅快速派出救灾工作组,深入甘孜查明灾情,充分做好救大灾的一切准备。
灾情发生不到3个小时,四川省民政厅派出的第一支由3名救灾干部组成的救灾工作组,便从成都出发,紧急奔赴甘孜州石渠县。
上午11时,四川省民政厅与青海省民政厅取得联系,得知玉树地震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四川省民政厅当即表示,青海需要什么,四川就支援什么。省厅领导立即部署:打开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清理救灾物资,准备好救灾帐篷、棉衣、棉被和急需的食品,同步救援玉树和甘孜。
根据玉树地处高原,天气寒冷的特殊情况,省民政厅决定,救援玉树的帐篷,一律使用保暖效果最好的“棉帐篷”。
下午3点,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指示,四川省民政厅立即着手支援青海5000顶帐篷、1万床棉被的准备。厅长黄明全召开紧急会议,要求救灾物资马上装载,通过铁路、公路、航空三线同时启运,在第一时间送往青海玉树灾区。
14日晚上6点,成都救灾物资储备库一遍繁忙,30多名工作人员争分夺秒、肩扛手抱、挑灯夜战,经过4小时的奋战,晚上10时左右,900顶特制的棉帐篷装了满满6卡车。11点,带着四川人民深情的第一批救灾物资,连夜启程,驰援玉树。此时,离地震发生还不到15个小时。
急运:铁路、公路、航空三线启动
由于玉树灾情十分严重,根据时间和路程计算,抵达玉树的第一批救灾物资,最快的速度也只能在16日晚上抵达。急灾区之所急,四川省民政厅再次做出决定:火速增援,15日空运帐篷到玉树。
在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和航空部门的支持下,15日上午10点,四川支援的90顶救灾帐篷顺利通过空运,成为抵达玉树灾区的第一批外援救灾物资。
15日下午,7辆卡车装载1050顶帐篷,在公安交警的护送下,一路疾驰、一路畅通,按预计时间也顺利到达。随后,剩余帐篷和其他物资,通过空运、铁路、公路三线分批陆续运输,17日,5000顶棉帐篷、1万床棉被全部送到玉树。
捐助: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15日,灾后第二天,四川各级民政部门根据四川省民政厅的安排,立即行动起来,第一时间向玉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
爱心,在巴蜀大地涌动。截至19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捐赠玉树活动板房400套、救灾帐篷5000顶、棉被10000床。其中,成都市捐赠100万元资金、价值100万元的药品和价值100万元的棉被;绵阳市捐赠棉被1500床、毛毯300床、棉大衣3000床;德阳市捐赠活动板房200套、棉衣3000件、棉被3200床、棉帐篷500顶;广元市捐赠棉帐篷2000顶、棉被3000床、棉衣5000件、电热毯420床、方便面200件;雅安市捐赠棉被1460床、羽绒服2790件;绵竹市捐赠100万元资金、棉被3250床、棉衣3100件、活动板房200套、食品2卡车;什邡市捐赠300顶棉帐篷、800床棉被。四川省慈善总会,也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出了捐助玉树地震灾区的倡议书。16日,短短一天时间,各级民政部门和慈善组织,就收到270余万元的捐款。19日,省民政厅机关干部捐款5.3万余元,到20日,全省慈善组织收到社会捐款450.9万元。
尽管甘孜州同时受灾,人员伤亡严重,灾区群众面临诸多具体困难,甘孜州委、州政府、州民政局发出倡议,号召甘孜干部群众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光荣传统,积极为玉树灾区群众捐款献爱心,用实际行动与灾区同胞风雨同舟,共渡难关。16日,甘孜州在康定举办向青海省玉树县地震灾区捐款献爱心活动。
截止20日,全省共调运帐篷1.9093万顶、棉被4.2649万床,捐赠救灾资金7026.31万元(其中省财政捐赠2000万元),捐赠粮油、食品、药品等物资折款3845.52万元;接纳322名玉树地震伤员在川接受治疗。
内救:确保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尽快恢复重建
灾情表明:甘孜州石渠县22个乡镇中16个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数28757人,因灾紧急转移1.9万余人; 德格县14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数12300人,因灾紧急转移0.6万余人; 白玉县受灾人数820人,因地震灾害造成在玉树县探亲、就医、务工等群众死亡7人、失踪4人、受伤4人,因灾紧急转移347人; 甘孜县受灾人数32人,因地震灾害造成在玉树县探亲、就医、务工等群众死亡3人、受伤7人;损坏民房8户。转移安置受灾人员,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成为当务之急。
14日,省民政厅派出的救灾工作组当晚抵达甘孜灾区,并迅速制定救灾方案。15日,甘孜救灾工作全面展开,四川省民政厅紧急向石渠调拨棉帐篷600顶、棉被2800床,甘孜州向石渠调拨棉帐篷400顶,雅安等地也紧急支援石渠帐篷300顶、御寒衣物2500件以及价值15万的食品和饮用水。 16日,四川省民政厅下拨500万救灾资金到甘孜,并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甘孜州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充分认识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甘孜民政部门,迅速派出100多名民政干部深入受灾乡、村,核实农房倒损情况,采取搭建帐篷集中安置和“插花式”投亲靠友安置相结合的办法,对房屋倒塌或受损严重的群众全部进行临时妥善安置,对因灾“三无”人员及时发放临时生活救助金,在石渠设立救治站(点),对地震受伤人员全力救治,同时还将部分伤员转至康定和成都治疗。对在玉树遇难的人员善后事宜,指定专人妥善处理,专车接送遇难者遗体和家属,并对遇难者亲属开展心理抚慰。
18日,四川省副省长张作哈、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高康健深入石渠灾区,视察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要求在灾情基本稳定后,州、县民政部门提前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准备工作,结合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科学选址,合理规划,确保受灾群众能尽快住进新房。 20日,灾后重建规划初步方案出台,灾区干部群众积极生产自救,恢复了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玉树大地震发生后的6天时间里,四川民政救灾工作紧锣密鼓有序进行。
外援玉树,四川民政人快速反应、快速部署、快速行动、快速作战,争分夺秒抢时间,用一颗感恩的心温暖玉树灾区人民,又一次谱写了抗震救灾的英雄诗篇。
内救甘孜,四川民政第一时间深入一线,紧急救援,把“5.12”积累的抗震救灾经验运用到甘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全面保障了灾区群众基本生活。短短6天时间,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启动,灾区社会稳定、人心安定,又一次创造了抗震救灾的伟大奇迹。
(四川省民政厅办公室 鲜圣)
[户名]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
4402233009024905168
[开户行]工商银行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行
[户名]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
118555188057
[开户行]中国银行成都猛追湾支行
[户名]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
8111001013100214149
[开户行]中信银行成都青羊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