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总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慈善+社区” 你我共同行——四川省慈善总会尚善孵化基地诞生

发布时间:2019-07-18 16:30 浏览次数:185

说到“孵化”,大多数人们会把这一词语联想到动物破壳而出、嗷嗷待哺的可爱模样。其实,在当今社会中还存在着其他种类的“孵化”,这些孵化出的“新生命”同样需要长时间的关爱、呵护、培育,最后才能有顽强的生命力。作为慈善组织该如何创新“孵化”?如何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如何迸发新的“生命力”?这些疑问都将逐步在全新的“尚善共融”模式中寻找到答案。 

7月17日上午,四川省慈善总会会长苟兴元率省慈善总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单位代表等一行来到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街道共和路社区,进行一次生动的现场参访活动。

社工1.jpg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慈善创新进社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社区作为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是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内容。围绕“社区”,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良好社会氛围中改善社区贫苦和困难居民的生存状况、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提升社区凝聚力,着力实现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省慈善总会面对过去“慈善文化宣传进社区”的单一模式,认真反思、积极创新,并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于2019年5月在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街道共和路社区开启了“慈善创新进社区”的有益探索。


三社联动,尚善共融,专业引领善社区。

围绕“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基本要求,根据共和路社区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三社联动”,科学制定了“以社区为基础平台,以社会组织为服务载体,以社会工作为专业支撑,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积极营造‘尚善共融’美好社区”的发展思路。创新设立全省首支省级“社区发展基金”--四川省慈善总会˙共和青创基金,在聚焦社区“自我造血功能”实现的同时,通过社区治理、慈善公益、社会工作三者间的“专业化”服务,以“民生”为核心,以“慈善公益项目活动”为抓手,积极建设我省首个“善”社区。

社工2.jpg

尚善孵化,青年创变,创新服务在社区

   针对传统社区服务存在的“空间障碍”、“时间障碍”、“信息障碍”、“服务障碍”等痛点,面对社区“向社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社区服务”和“积极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两大核心诉求,在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原有功能整合梳理的基础上,与共和路社区共同建立首个“四川慈善˙星火弘善”尚善孵化基地。围绕全省首个社区尚善空间的打造,将通过“公益创变”积极引导青年群体参与社区营造全过程,通过“志愿服务”充分发挥青年群体“承上启下”的交互作用,在促进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同时,逐步实现创新社区服务机制、丰富社区服务内容的目的。


社工4.jpg

助人自助,自助助人,尚善之花妍社区。

为进一步加强省慈善总会帮困助学项目“慈善助力成长计划”受助对象的能力建设,让来自全省各地的200名贫困大学生“赋能成长、尚善成材”。省慈善总会积极将“赋能课程”与“尚善实践”相结合,鼓励和引导受助学生积极参与长期性的志愿工作服务,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全面锤炼自己,在“自助助人”的过程中深度了解民生社情。立足首个“四川慈善˙星火弘善”尚善孵化基地,一方面根据受助学生的需求,有序开展“手机摄影”、“社会工作”等赋能课程;另一方面针对社区发展的需求,积极引导受助学生开展“尚善画图调研”、“暑期公益课堂”等志愿服务活动,在行知合一、同心同行的同时实现“智志双扶”。


社工3.jpg

截至目前,在共和路社区的积极支持下,省慈善总会已在该社区开展各类志愿者赋能课程及培训活动10余次,惠及各类青年志愿者300余人/次。在省慈善总会和共和路社区的共同努力下,随着“四川省慈善总会˙共和青创基金”的建立、“四川慈善˙星火弘善”尚善孵化基地的揭牌和四川慈善Build a Better Me“授渔扶志”服务基地的授牌,一系列慈善公益项目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将围绕“三社联动 尚善共融”有序展开,相信在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的关心、关注下,“慈善创新进社区”必将孵化出共和路社区“尚善之花”。

社工5.jpg


版权所有: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  备案号:蜀ICP备2024057364号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