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 行业风采

资阳市慈善会 磨豆浆、打糍粑…… 资阳市8名儿童参加“携手同行·共筑幸福未来”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3-06-09 17:38 浏览次数:177

6月3日一大早,在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成都市三岛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迎来了一群特殊的研学游团队。他们是由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地的特殊群体儿童组成的“联合团队”。由资阳市救助管理站、市未保中心、市慈善总会推荐的我市8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加了本次活动。

此次活动由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牵头发起,德眉资未保中心联合开展“携手同行,共筑幸福未来”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四地特殊群体儿童以创造生活幸福感和团队合作为主旨的研学活动,让未成年人体验到亲手创造的乐趣,感受到同龄人之间合作互动的幸福,帮助特殊群体儿童建立对未来的期待,增强积极向上的动力。

图片


携手同行,在实践中拓宽视野

       “今天来的大约40个孩子中,大多年龄集中在10岁左右,是各地未保中心通过报名、条件筛选等环节选出来的。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研学游的活动,通过亲手制作生活中的常见美食以及拓展互动体验,让这些特殊家庭的儿童体验到通过自己努力满足所需的成就感,提升心理能量。”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图片

刚见面,孩子们都有些拘谨。训练基地的老师有办法,将大家召集到一起要求分成小队,并让孩子们自己起队名。雄鹰队、泰酷辣、熊淹没队…孩子们集思广益,不仅自己起队名,画logo,想口号,还推选出来了队长。在这个过程中,来自不同地方的小朋友们也熟络了起来。

图片

在参与磨豆浆的过程当中,小朋友们个个热情高涨。有的小朋友小心谨慎,生怕弄出一点动静;也有的小朋友大大咧咧,边磨边唱歌。刚开始还在摸索如何操作,“加两次豆子加一次水”“你来磨,我在旁边加水”“转快一些,磨得细一些”……很快,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掌握了磨豆浆的技巧,并且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忙得不亦乐乎。

小朋友们推着石磨,感受那一把把轻轻转动的力量,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味道。磨好的豆浆,经过网纱的过滤、煮沸等工序,也成为了大家午餐桌上的一道饮品。

手工打糍粑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小朋友们拿起木棒等制作工具,开始打糍粑。最后撒上黄豆粉,淋上红糖浆,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家把高兴都写在了脸上。

“今天我学会了做糍粑,以后想吃的时候就可以自己亲手做了。”还有的小朋友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体验到了打糍粑的快乐,吃到了自己做的糍粑,感觉格外甜。”

图片

吃过午饭、喝了自己磨的豆浆以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孩子们开始了团队间对抗活动。团结与竞争是人生的主题,失败也是,唯有不断收拾好心情,克服困难,才能获得成长,收获自己想要的人生,这是未保人最想让孩子们知道的。

图片

从以单人努力为主的过河搭桥,到团队齐心才能完成的“齐头并进”和“四向拔河”,孩子们之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团队的表现也越来越好。在“蒙眼对抗”环节,对抗双方的“选手”将眼睛蒙住,随即拿着泡沫棒开始“对决”。场内比赛竞争也愈发激烈,旁观的队员更是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能上去替他们比赛。这个环节,既增进了孩子之间的感情,也拉近了孩子之间的距离。

图片

最后,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对一天的活动进行了总结。“我最喜欢拔河了,感觉大家劲往一起使,我把所有力气都使出来了。”“我太喜欢打糍粑了,第一次吃到自己做的美食,特别难忘。”“和这么多小伙伴们一起的‘齐头并进’,大家一起想办法,感觉交到了很多好朋友。”


联动发力,共促成德眉资四地儿童福利一体化建设

聚焦提升专业水平、共建标准体系、深化项目合作、加强政策沟通和探索困境儿童代养模式。2020年,我市出台了《成德眉资儿童福利与保护工作同城化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据了解,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按照《方案》提出的“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务实合作”的总体工作思路,从2020年开始,已成功开展了成德眉资未成年人保护同城一体特殊群体儿童成长营、“童看成都”留守困境儿童减灾防灾能力提升主题活动、 “童心云对话,未来我规划” 留守困境儿童主题活动等7次活动,前6次活动共服务成德眉资特殊儿童及家长约466人次,促进了成德眉资四地儿童福利一体化建设。

成都市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引导孩子们在实践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今后,也会针对四地的特殊群体小朋友,开展更多的拓展、研学活动。”

下一步,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将联动更多的儿童类专业社会组织参与四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积极推动四市儿童福利与保护工作同城化发展,助力四市民政公共服务均等化,惠及四市特殊群体儿童,全面提升四市儿童福利与保护工作的区域影响力。




版权所有: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  备案号:蜀ICP备2024057364号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