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总会动态 > 慈善文化

【“9·5”中华慈善日】蜀善有你|以慈善视角讲述范仲淹的精神遗产

发布时间:2024-09-03 10:09 浏览次数:393

 

蜀善有你| 以慈善视角讲述范仲淹的精神遗产

 

“我们老祖宗范仲淹,在1049年的时候,在他的老家苏州,捐助了上千亩的田地,创办了范氏义庄,它包含了义田、义宅、和义学三个部分。他还按照当时的情况,制定了义庄的相关制度,保证了义庄的正常运行,为家族当中的贫困者,和需要资助的人,进行了一个基本的帮助。”

 

20248月上旬,在德阳罗江县范家大院的范仲淹塑像前,范仲淹的第三十世孙范金龙,向《蜀善有你》摄制组讲述罗江范家大院的来历。

 

 

 

《蜀善有你》是由四川省民政厅、四川广播电视台共同制作的慈善文化纪录片,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关于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弘扬巴蜀慈善文化,培育慈善理念,在全川营造浓厚的向善向美社会氛围。

 

在宋代,古人推崇“敬宗收族”,一方面提倡孝悌伦常,一方面设置族田、建立义庄,保障或改善宗族成员的生活,以维护子孙的生存、延续祖宗血脉,达到“敦本收族”,使“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的目的。其中范仲淹所建立的范氏义庄,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罗江范家大院祖德流范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士大夫,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任杭州知州时,拿出多年积余俸禄,在故乡苏州买田千亩,捐为范氏宗族公产,称作“义庄”,其所得租米,分与全体宗族成员,“供给衣食及婚嫁丧葬之用”。为保证义庄的正常运营和久持不坠,范仲淹亲自制定《义庄规矩》,对义庄收入的分配作了具体安排。比如:乡里、外姻、亲戚中有贫困、急难不能度日者,诸房商议核实,酌量济助;年成丰熟,必当预留三年以上粮储,以备凶荒等。

 

 

范仲淹

 

以范氏义庄为代表的宗族慈善,是我国古代慈善实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宗族成员的救助和帮扶,对后世影响深远。

 

现存于德阳罗江县的范氏义庄,正是由范仲淹的二十世孙范养源所建。清代雍正年间,范养源率家人自广东兴宁县迁入蜀地,在德阳市罗江区御营坝定居立业,被尊为四川罗江范氏始祖。

 

 

鸟瞰罗江范家大院

 

范养源谨遵祖训,砥行励节,厚人伦、明奖惩、讲公正、惠四邻,其后世子孙恪守不渝,代代传承,惠泽绵远。直到今天,罗江区仍有大量范氏后代。而范氏义庄所体现的互助帮扶的精神,仍然通过这座大院,感召着今天的人们。

版权所有: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  备案号:蜀ICP备2024057364号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